在机器人客服、AI电话营销之后,AI面试也来了。
据报道,AI面试被不少公司引入招聘环节,成为初筛求职者的新方式。AI面试目前已应用于快消、银行、大型制造业、通信等行业。一方面,中国国内不少人力资源企业和科技公司也在研发AI面试产品,一方面,求职者学习研究AI面试技巧的热度不断提高,以“讨好机器人”。
AI面试“高效”的优点,恰是求职者吐槽的焦点。AI面试官冷酷机械、缺乏互动也引发了广泛吐槽,部分求职者对AI面试的效果表示怀疑。在这个人才筛选过程里,“高效”似乎只助益招聘单位一方,公司购买适合自己的AI面试服务,从中拟定面试问题,把筛选工作交给系统,最后再收集系统筛选名单,面试初筛环节就这样完成了。在具体的面试中,根据虚拟人物问的问题,求职者在3分钟内录制回答,计时结束后视频自动提交且无法修改,随即进入下一题。
AI面试系统又是按什么标准筛选的呢?从各大社交平台上热度很高的“AI面试攻略”里能归纳出高分答案:视频背景干净、坐姿端正、面部表情放松愉悦、语言通顺、语调有高低起伏、时间控制得好。还有一些攻略里说,AI善于捕捉微表情,最好在摄像头旁边贴个红点,回答问题时逻辑词可以全部省略,因为AI不会识别……但是,“我哪里知道AI喜欢什么微表情,这不就是不让人好好说话吗?”一位面试者这样吐槽道。
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目前AI面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硬技能、软技能、性格、动机四大模块的岗位素质。所谓“硬技能”被“算法”拆解成了“普通话、形象外貌、动手能力等”;“软技能”是指“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等”。虽然说得这么高大上,但是对面试者来说,自己能做到的就是:打扮得好看一些,周遭环境干净一些,普通话要标准,表达要流畅,少用“嗯”“啊”的语气词,肢体动作要少一些(不然会被AI判为紧张)。
如果说,之前面试,哪怕是视频面试,面试官与求职者之间的互动是绝不可缺少的,哪怕面试不成功,也不失为应聘者与行业从业交流的宝贵机会,但如今的AI面试则成了人对机器的服从试验:没有思维的跳跃和延伸,容不下一点随机性和自由发挥。更多毕业生能做的就是针对AI系统反复打磨自己——控制时间,一遍遍练习表达,控制表情。
就像网友吐槽的那样:“AI面试毫无面试体验感,没有一点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感觉,对着机器絮絮叨叨。”别忘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字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