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将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列为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以促进城乡困难群体就业增收,推动共同富裕。经过前期招聘,近日,各岗位人员开始陆续上岗。
在东港区石臼街道滨海社区,李西艳正在网格员的带领下熟悉社区内小区楼栋、沿街等基本情况,走上社区公益岗让她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家庭经济方面能得到改善,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我们真的很珍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主动学习。”李西艳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我市面向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开发了1.1万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包括乡村的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低收入人口、残疾人和45-65周岁人员,城镇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女性45周岁以上、男性55周岁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农村大龄人员可以放宽到45-70周岁,城镇公益性岗位也可以安置连续登记失业一年以上人员。
“岁数大了出不去了,有这个公益性岗位的收入,生活也好了。”东港区涛雒镇小草坡村高艳平说。
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原则,我市主要设立了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社会事业类、设施维护类和社会治理类等公益性岗位,各乡镇街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岗位职责。
“乡村书屋、幸福驿站、村里的卫生、巡逻全部用的公益性岗位,对村容村貌能起到一个长效作用。”东港区涛雒镇小草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运红说。
日照经开区奎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李强告诉记者,现在疫情期间需要的工作量特别多,外来人员的返乡登记、排查,工作量特别大,公益岗上岗给街道的总体工作注入了非常大的血液和力量。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大约五千名就业困难人员走上城乡公益性岗位。预计4月中上旬全市1.1万名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全部上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群众的就业压力。
日照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陈会英表示,市人社局将把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组织实施情况作为就业绩效评估督导的重要内容,指导区县(功能区)、乡镇(街道)把好“培训关”“管理关”“待遇关”“监督关”“出口关”,持续加大对资金配套、岗位开发、人员管理等情况的督导力度,确保好事办好,好事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