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先把家长累死在“起跑线”上 |
2018-11-11 来源:澎湃社论 被阅:142次 |
|
这代知识型家长确实有能力、有意愿辅导子女的功课,但学校教育也试图把本应尽的责任转嫁到家长身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界限的混淆,无疑加剧了家长的焦虑。
这些天,朋友圈里掀起了一股“提前嫁女娶媳妇儿”的热潮。不少年轻家长表示,愿意为孩子提供优厚的婚嫁条件,“有房送车配嫁妆”,前提是现在就接走,把孩子的作业都辅导一下。
玩笑话自然不必当真,其透露的心态却值得玩味。段子的重点应落在了后面:把作业都辅导一下。与其说是父母过早担忧子女的“终身大事”,不如说他们用戏谑姿态表达了当下的教育焦虑。
现实不止于段子。据报道,前不久,南京一家医院接诊了一位33岁的年轻妈妈。这位母亲在辅导女儿作业时,因为孩子动作磨蹭,一动怒,导致头部一根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诱发中风。不夸张地说,一些家长真的是用生命在辅导子女的功课。
这届家长很急,他们教育焦虑的原因其来有自。
这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家长,其自身成长过程中接受了相对完善的教育,对学习竞争的激烈、应试教育的残酷有着深切体会。当他们有了子女,自然会将自身经历代入到家庭教育中。何况,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家长历来有把自身未能实现的期望寄托到子女身上的习惯。
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会投射到子女教育中。
教育依然是实现社会阶层跃升的最重要途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家长极力把孩子塑造成未来的天之骄子,未必是出于多少对未来的预期,却一定能表达出当下的紧张与彷徨。
其实,不少家长对这种焦虑心态是有清醒意识的。
年轻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理念,知道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然而,当教育规律与竞争格局相触碰,家长中的“有识之士”还是不得不与现实妥协。甚至,相比自己当年所接受的教育,家长还试图向子女加码,既期望在应试竞争中力争上游,又送孩子去这个兴趣班那个特长班,践行他们所认为的素质教育。
当下教育对家长责任的强调也是层层加码。
这代知识型家长确实有能力、有意愿辅导子女的功课,但学校教育也试图把本应尽的责任转嫁到家长身上。近日,多地爆出学校布置了“奇葩作业”,结果只能由家长完成。至于让家长批改课后作业,更是司空见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界限的混淆,无疑加剧了家长的焦虑。
父母注定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而只能带孩子跑过人生最初的一段旅程。
现如今,一些家长却要“累死”在起跑线上,无暇对孩子成长提供更全面的指导。这不仅是教育的悲哀,也对亲子关系以至更广泛的社会关系构成挑战。
在“少子化”社会中,尽力减少家长的负担,社会为培养下一代提供更多资源,被公认为是维持正常生育更替水平的必要方法。只有为家长减负,才能为教育减负,才能维持社会活力,而不是把教育资源消耗在无意义的零和竞争之中。 |
|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日照人才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