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雨(化名)2017年8月正式步入高三,为了2018高考,刘先生和他的爱人熊女士动员起来,与孩子一同处于备战状态。
刘雨18岁,在唐山市一所重点高中读高三。
高中之前,刘雨一直都是刘家的骄傲,学习一点儿都不用操心,从小学到初中,成绩始终是年级前十。初中升高中,刘雨考入现在就读的学校,亲戚朋友们都羡慕刘家有个省心的儿子。更有同事不断跟刘先生联系,或者向熊女士讨教,询问培养孩子的成功之道。
升入高三的那个暑假,熊女士花了3W给孩子集中补课,希望刘雨2018高考能取得好成绩。可偏偏在冲刺阶段,刘雨突然厌学厌考,一遇到考试就装病或者干脆直接逃学,急坏了一家人。
眼看着刘雨精神萎靡不振,自我厌弃,熊女士真担心还没等到高考,孩子的健康就会出问题。
熊女士追忆往昔,反思自己,想要弄明白究竟是什么压垮了她的儿子。
熊女士和刘先生毕业于北京的一所985,现在是双一流院校,毕业后他们相约1998,相约唐山,在唐山的一家名企工作,刘先生是企业高管,年薪20W还多。熊女士则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对她要求非常高,熊女士是在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下成长起来的,毕业步入社会后她也是个在工作中要争一流的员工。熊女士没觉得这样不好,她一直觉得直到今天,她仍然受益于父母当初对她的严格教育。她把父母对她的教育方法应用到刘雨身上,高中之前可以说非常有成效。可一进入高中,孩子就出了问题。
刘雨的同学也都是从各校选拔出来的尖子生,学习成绩都非常好,彼此差距非常小。全班60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第1名,高一下学期的一次月考,刘雨跌出班名次前3,考了班名次第5,年级名次28,这依然是不错的成绩,但他回家后饭不吃,茶不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逼了半天,之后大病一场。熊女士安慰孩子,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说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效果,有不足迎头赶上就OK,况且同学们都很优秀,名次有一点波动也是正常的,在正常波动范围内都是可以接受的。
熊女士做了工作后,刘雨主动要求母亲给他报了补习班。熊女士心思,课上学,课下补,双管齐下,下回考试应该没有问题。
又一次月考,刘雨班名次第9,年级名次77名。刘雨泄气了,他不能接受自己这么努力连年级前十名都没进去。
熊女士与班主任沟通,老师告诉她,像刘雨这样的状况非常多。初中都是年级的佼佼者,进入高中之后,身边的同学都非常优秀,从前始终名列前茅的孩子们,一时间会不能接受被别人超越的事实。老师也特别提到,现在的孩子心灵都特别脆弱,让熊女士好好开导,并且要留意刘雨的思想状况。
一直到高二结束,刘雨的学习一直处于他们班中等水平。学习成绩没有起色不说,他还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上课不注意听讲,不信任老师的教学水平,依赖课外补习。“一个学生要是不信任老师,不敬畏老师的权威的话,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啊。”熊女士说。
刘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一阵子他还迷上了网络游戏《逆战》,熊女士也不知道儿子是怎么接触到这个游戏的。
2017年暑假,熊女士集中优势力量,找了当地几门课程的名师,给刘雨补课,一个假期花了3W。熊女士心思,能在高三前提提儿子的分数,帮他找回点儿自信心,打打气。谁知,高三第一次月考,刘雨就逃考了。
熊女士气得扇了儿子两巴掌,她是真着急啊,别人都在冲刺,儿子却不知道在想什么。
入冬前的一个早上,刘雨懒在床上,眼看着上学来不及了,又跑厕所,说拉肚子了,躲在厕所里不出来。班主任老师打电话给熊女士,说当天他们有个考试。
熊女士觉得问题严重了,她跟班主任沟通,班主任说刘雨这是典型的考试恐惧症。
在心理咨询室,老师先后与刘雨和熊女士谈话。老师告诉熊女士,刘雨倾诉自己之所以害怕考试,是因为之前母亲花了3W给他补课,他怕考不好,让母亲失望。刘雨自己害怕面对考试成绩,觉得要是成绩差就没脸见父母了。还有他之前打《逆战》,增加与同学课外交往,只是想给自己找一个考试成绩不佳的理由,在他看来没有用心学习考不好也就理所当然了,别人也不会笑话他。
听了心理老师的介绍,熊女士懵圈了,她真不知道自己竟然给儿子施加了这么大的压力。儿子竟然用这样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来应对,也是熊女士始料未及的。
参谋心语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非常强势,把过高的目标强加给孩子,跟孩子心灵的沟通却很少。
有些家长一味地告诉孩子该干什么,造成孩子没有自己的主张;有些家长一味地告诉孩子建立自信心,却不引导孩子怎么建立自信心。像刘雨这样,他的自信心只是建立在好成绩上,一旦成绩不理想了,他的自信也随之坍塌了。
父母在教育意识与教育行为上是有级别的,正因为在教育意识与教育行为上有了级别,父母的爱才有了级别,父母也就有了级别,如照顾级父母、补救级父母、模仿级父母、构建级父母。
家长朋友一定要知道,给孩子花钱是最低档,请你一定花时间关注孩子的需要。父母能给孩子的就是爱、陪伴和支持,用爱心去温暖孩子,这里的爱不是抓取和控制,不是拿孩子和别人比。把自己的控制放下,让孩子自己树立起心中的目标,并不断为他鼓劲加油。
家长朋友应当清楚,过分的严格等于苛刻,过分的关注等于让孩子失去了自由,过分的支持等于让孩子失去自己的力量。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家长朋友如果能从更深的心灵层次上给予孩子关爱呵护,向孩子传递我相信你,我允许你,无论你怎样我都爱你,考好考不好我都爱你,都支持你。我们相信,孩子是能收到父母馈赠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