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睡够9小时10小时 谁说了算? |
2017/12/27 来源:和讯 |
|
近期,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其中再次明确“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10个小时,我算算,那岂不是9点钟睡,7点钟起床,这怎么可能,女儿能在10点前睡就很不错了。”“我们也达不到,儿子六年级了,小升初,压力大,作业多,再稍微磨叽下,就睡晚了。”......(据12月27日钱江晚报)
在我们社会里很多事情,只要上级一发文,政府一提倡,许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但关于现在中小学生的睡眠问题却不尽然,不仅不尽然,教育部的这个新政更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这里面不仅有个难以监督执行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难以支持,甚至是无力支持和无法支持。
按理说,没有哪一位孩子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睡足觉,养足精神”的。这样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益,更有利于他们的生活学习,智力开发。看这些都需要时间。而这恰恰是中小学生最宝贵的,甚至是无法再能“挤出来”的。
现在社会上普遍反应压力大,时间紧,节奏快。但如果说哪一个群体压力更大,生活得更累,恐怕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拉出自己的孩子。
过去的孩子是“背着书包上学堂”,现在有一肩背,变成双肩背。再由双肩背成了现在很多孩子的拉杆箱。而为了挤时间完成作业,孩子们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地铁上,大人们还会聊聊天,说笑一会,有孩子却展开了折叠小桌,写起了作业。在一些儿童医院,孩子们一手挂吊水,一手写作业成了一道风景。就在刚刚的新闻中,在寒风中的立交桥上,一个八岁的小男孩有铺开了作业本。
本来应该休息的、应该玩耍的、应该吃饭睡觉的时间,孩子们都把它们让给作业了。这并不是孩子们情愿的,更不是他们的家长们希望的,但是别这样就完不成作业,就要挨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就考不了好的成绩,甚至就有可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些现实的问题都在那里摆放着,没有人解决,更看不到丝毫解决的希望,现在却要“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这可能吗?让家长不惜让孩子付出“输在起跑线上”的代价保证孩子睡眠时间,这不是“太傻太天真”了吗?
上级发文要求保证孩子睡够9小时10小时的时间,学校用什么来保证?要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不布置家庭作业吗?这里别说家长不会答应,万一升学率上不去,更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让家长来保证吗?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成绩下降了,考不上重点了,谁来为他们负责?学校心疼学生,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但这一切面对升学率时,都就变得苍白无力了。正因此,上级的这个文件,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长们的眼中,也只能是“说说而已”,起不了作用,更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我们的教育体制,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沉淀,已经变成了铁板一块,牵一发而动全身,孩子们的睡眠不足更已经成了“历史形成”问题。要解决,必须上下其动,用体制来保证。
如果像这样体制不动,传统的教育习惯依然保留,继续让分数,让升学率主宰一切,仅仅靠教育部的一纸文件就能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不仅极不严肃,更是荒唐可笑的。 |
|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日照人才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